欢迎您(加盟求学家教网分站代理) 晴 -9℃ 西风4-5级 客户端 手机版 PC版本
当前位置: 首页>资讯库> 资讯详情

资讯库

温度变化引起的焓变

分类:资讯库 时间:2012-02-22 浏览:63 次

文章内容

 


配比的影响

 将配比调为82/18和85/15,设定反应时间也为60分钟,在每个配比下进行了三个实验。也就是说,一个实验测量温度,一个测量压力,一个测量固态混合物中化学成分。实验结果如图3.25到3.32

 图3.27和3.28展示了当初始配比分别为82/18和85/15时铁矿石还原度和碳气化速率,当然,其他条件保持不变。配比为80/20的结果页引入来进行比较。当配比较低时,在同一反应时间和位置上,还原度更高。(图3.27)这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还原剂。然而,低的配比会导致局部产物中较高的碳残留。(3.28)

3.3实验结果的概述

 在数学模型分析前,下面一些定性的结论必须给出:

(a)     一维反应系统的设计可以简化实验,也便于数学分析。

(b)    因为温度梯度的存在,故系统的非等温性应该在数学模型中体现出来。
(c)     观察到反应床中压力梯度的形成发展,因此在用数学模型研究机理时应该设为非等压特性。
(d)    沿物料高度方向,所有内部反应程度的变化暗示系统尺寸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。
(e)     通过观察温度梯度,填充床内传热的重要性被证实,而且强烈依赖于炉温。
(f)      在铁矿石球团和煤粉混合物中,煤越多能够加速反应速率、较高的碳残留和较差的固体产物。20%的含碳量足将铁矿石混合物还原为金属化铁。
 
第四章 数学模型
第四章中将进行更为广泛地研究,包括下面的内容:
 1)在大量吸热反应(碳气化)的地方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。
 2)各层中大量碳气化、铁矿石还原反应的地方,气压和压力梯度会变化。
 3)为了解释上述观察到的数据,一个非等温等压的数学模型将建立起来。
4.1策略
 系统中物理和化学过程都是(如传热、气流和化学反应速率)通过物理属性和热力学参数依赖于温度的。例如:导热、粘度和反应速率常数等。很清楚所有动力学表达式都是温度的函数。局部温度的变化由包括传热(如化学反应热、由导热 对流 辐射传入的净热量Q)等决定。因此,能量方程(决定温度必须的)必须包含所有化学反应和对流换热,又由于多孔介质中气流将引入导热和辐射传热。多孔介质中气流方程应当包括局部压力梯度项、局部孔隙率、温度和化学反应速率。应该指出模型应当由大量同时发生的方程组成,以此来决定随反应时间、热面距离和初始边界条件变化的变量集。
4.2系统的构造与属性
 系统几何形状是圆柱状、一维轴向的,如实验设计一样。模型中,把圆柱轴向定义为X方向。图4.1是一个控制体的横截面区域。
4.3多孔介质中的传热
 在多孔介质填充床中,不仅两相(气-固)之间而且固-固之间传热也是很明显的。在当前(实验)配比中,存在大面积的固体表面(填充床中大约95000M2/M3)这样提供了大量的气-固接触面。因此,气-固相之间传热速率相当高。因此我们认为气相和固相在同一高度上,温度是相等的。
 从原则上将,传热方程应该包括导热、对流和辐射项。这些机理改变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固相性质、多孔结构、温度和气流。在多孔介质中,处理辐射传热一般是引入一个有效导热模型。(GEIGER AND POIRIER,1973;GABOR AND BOTTERILL,1985)。因此,传热方程由导热和对流换热项组成,化学反应热作为源项和耗散项。
 一维系统的控制体积热平衡如下表示:
 。。。
 。。。
 (2)多孔介质中气流方程,用表观速率代替平均速率更为方便。表观速率为V0,定义为气流穿过空控制体时的速率。
 (3)。。。
(4)温度变化引起的焓变。
 通过把方程4.3/4.4和4.8~4.11代入方程4.2中,并将4.2用离散化。 趋于零,就得到了下面的方程4.12
  混合物的有效导热应当包含多孔介质中气相和固相间导热、每个颗粒内部孔隙和颗粒间孔隙的辐射传热。每个机理相对重要性依赖于温度、固相属性和混合物结构。一个关于这两个机理的数值估计显示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,导热是传热的控制步骤,而辐射传热被忽略了,因为其对数值计算不会产生太大影响。关于详细的混合物的有效导热和有效热熔的估计将在附录1中给出。混合物密度的改变可以利用初始值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出来。
  为了解决方程4.12,应该同时给出气体的方程,如下。

上一篇:多相反应的速率方程

下一篇:排出气体分析

会员登录

 用户名:
 密 码:
 验证码:
 
·免费注册  ·忘记密码?

热门资讯